关于寿阳山

园区介绍 园区文化 园区风水 园区名人


赵伯平

赵伯平

(1902-1993)男,陕西省蓝田县人,又名赵绍平。农民家庭出身,早年投身革命,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8年担任农协主任、蓝田县委书记1929年春任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巡视员和省委组织干事。1930年开始与刘志丹等人开展游击战争,参加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。1933年曾因叛徒出卖被捕,1936年因西安事变获释。

抗日战争期间,一直从事陕西的革命工作。先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、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、宣传部部长、青年部部长、组织部部长等职。1943年3月起,赵伯平先后任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副校长、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秘书长、陕甘宁边区文艺界协会主席。1945年4月赵伯平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。

解放战争时期赵伯平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,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书记,中共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副书记兼国民党统治区工委副书记,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书记兼关中军分区政治委员,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兼城工部副部长,中共西安市委书记,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等职。

1949年以后赵伯平任西安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主席、西安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主任、中共西安市委企业党委书记、西安市委统战部部长。1950年4月,赵伯平任西安市政协第二、第三届委员会主席,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部长。1950年5月至1954年8月,赵伯平任西安市总工会主席、西安市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。1952年10月至1963年10月,赵伯平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。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部长、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。1953年2月至1954年8月任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。1953年3月至1954年3月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。1953年4月至1954年12月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。1953年6月至12月兼任西安市建设委员会主任。1953年9月起兼任西北局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。1953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。1954年3月至8月任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。同年8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务委员。

  1954年10月至1956年7月,赵伯平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二书记。1954年12月至1959年7月任陕西省副省长。1956年7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。1957年5月至1958年9月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。1959年7月至1963年3月任陕西省省长。

  1963年1月,赵伯平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、办公厅副主任;1965年1月至1966年5月任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在此期间时逢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,1979年平反后,出任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。

赵伯平曾是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第五、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;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,中共十三大、十四大特邀代表。 离休后撰写革命回忆录,还创作有《新考 试》《大上当》《抓汉奸》《祁半仙》《特种学校》等现代秦腔剧本,改编《民族魂》《石达开》《三滴血》等剧本,参加抢救弦板等传统剧种。1993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。




张铁民

张铁民

男,生于1920年2月,山西省吉县人。1936年春参加革命工作,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6年春参加革命工作,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吉县县委宣传部、组织部部长,吉县、河津、汾南县委书记,汾南工委书记、太岳地委宣传部长、晋绥十地委副书记、晋绥分区党校七部主任,西康区党委(西康省委)委员秘书长、组织部长、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干部处长,西北局经委、西北局经计委副主任,西北局第二直属机关党委书记,铜川市革委会副主任、主任、市委副书记、书记兼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,陕西省经委主任、党组书记、西安市委书记、副书记、市人民政府市长。

张铁民同志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就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,1936年春在山西吉县参加中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,进行革命活动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他立场坚定,英勇不屈,同敌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,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。

十年内乱中,他受到陷害经受了批斗、审查达五年之久却没有因此而说违心的话、办违心的事。在铜川他坚持抓经济工作、整顿市容、根治漆水河等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走街串巷体察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。

一九八一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1977年以来,先后被选为陕西省第五届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1985年4月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。

在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作期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,终年65岁。

在西安,有一个人值得大家缅怀,那就是西安第十一任市长--张铁民,他被西安人称为“铁市长”,他在任期间进行历史上的第三次修葺城墙(1983年)、治理环境、保护民生,通过一次次的铁腕政策,让西安摘掉“废都”的帽子,让西安重新焕发光彩。

2017年2月,张铁民诞辰九十七周年,2017年9月,张铁民逝世三十二周年,每一个为大西安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,今天我们从张铁民到长官吉庆、王永康,看这些铁军通过铁腕政策如何让西安再现生机重回发展快车道。




李正敏

李正敏

秦腔旦角,陕西省长安县人,1915-1973.12.12,李正敏先生在唱腔上博采从长,观摩、学习前辈的唱腔艺术,细心琢磨、推敲、探索并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,创造出独树一帜的“敏腔”艺术,为秦腔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,是现代杰出的秦腔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、一代宗师。

李正敏先生是白鹿原(现灞桥区狄寨镇张李村)上走出去的艺术家,年幼随父到西安入正俗社学戏,1935年应上海“百代公司”邀请,赴沪录制《探窑》、《赶坡》、《二度梅》、《断桥》、《走雪》、《游园》、《黛玉葬花》等唱片,“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”之大名,誉满秦陇。

李正敏先生在唱腔上博采从长,观摩、学习前辈的唱腔艺术,细心琢磨、推敲、探索并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,创造出独树一帜的“敏腔”艺术,为秦腔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,是现代杰出的秦腔表演艺术家、教育家、一代宗师。戏剧网给出这样的评价:“在秦腔历史长河中,李正敏先生无疑是值得缅怀追念的重量级人物之一,他的艺术贡献绝对是空前的”。

2017年5月26日,李正敏先生长眠于西安寿阳山墓园,并举行了隆重的雕像揭幕仪式,省市各艺术团体、马蓝鱼、华美丽、马友仙、吴德等多位秦腔老艺术家以及上千戏迷代表悉数到场缅怀,多家媒体对仪式现场全程采访,陕西文化网、今日头条、秦腔公社、戏剧网等多家媒体和社会团体对庆典进行报道,并发文追思李正敏先生。




周延甲

周延甲

真秦之声,秦筝归秦

秦筝派领军人物周延甲先生

青山绿水相伴,蓝天白云相映。2020年8月3日上午,秦筝派领军人物周延甲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西安寿阳山墓园举行,来自陕西秦筝学会的宾朋以及周延甲先生后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。

周延甲先生,生于1934年6月,故于2019年8月3日,享年85岁。

周延甲先生历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、中国音乐家协会(会员)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陕西秦筝学会会长。1953年考入西安音专(今西安音乐学院暨附中前身)主修古筝,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。1960年整理编订了陕西流派《古筝迷胡曲集》等,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,陕西筝曲17首被列为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学习曲目。撰文倡导和奋力实践“秦筝归秦”活动。

作为一位教育家,首要是育人: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周延甲先生培养学生200余人(获国家级奖9人,省级名次奖20人)。1982年获“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”,1994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证书。多次被聘任全国古筝学术会议委员和大赛评委。业绩被收录《中国音乐家辞典》、《当代世界名人传》、《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》、《中国音乐家传记》等。


VR实景
公众号
企业微信